一、金融杠杆概念

金融杠杆是指购买某项资产的金额中有一定比例来源于借贷,借贷的比例越。高则意味着杠杆越高,金融杠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或者投资者完成仅依靠自身资金无法完成的投资项目,所以金融杠杆能够帮助企业提升实力。

然而由于金融杠杆的本质是借贷投资,当投资收益率超过借贷成本时会放大金融杆使用方的投资收益率,而当投资收益率低于借贷成本时则会导致放大金融杠杆使用方的投资损失,因此金融杠杆同时具有放大收益和放大损失的特征。

除此之外,当金融杠杆过高时,则会导致贷出方处于谨慎考虑而拒绝继续借贷进而导致借贷方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而当借贷方资金链集体断裂时就会演变为区域金融风险或跨区域的宏观风险。

二、区域性金融风险概念及其特征

区域性金融风险是由诸多因素的推动形成的:

(1) 区域性金融风险诱发的宏观因素

从宏观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的宏观金融政策、金融开放程度和金融监管制度的健全性是形成区域金融风险的主要因素。国家的宏观金融政策通常是根据发达经济地区的需求来设置和制定的,然而一个国家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金融发达程度和金融资源也会有所不同当中央政府进行宏观金融政策调整时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所面临的冲击不同将带来区域性金融风险:

例如中央政府进行金融收缩政策时,发达地区由于金融市场较为发达,提供的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较多,实体经济部门可以借助不同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来继续融资,而欠发达地区的金融部门不发达,可供选择的产品与服务较少,导致实体经济部门融资困难并由微观个体的财务风险逐渐演变为区域性金融风险。

尤其是在中国土地面积较大,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等不等区域的经济发展失衡严重,央行的货币政策容易对中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形成不同的冲击并逐渐积累风险,因此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要尽量减少一刀切的模式,同时需要发展不同的货币政策传导路径,从多个层面来影响实体经济。

另外,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开放程度也会影响区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当货币能够在某个国际或地区自由流动时,会导致该区域资产价格的波动加大,如国际热钱通过短期内快速的流入流出会带来某个区城股市、房地产市场泡沫的产生和快速膨胀,而当这些国际热钱快速流出时会导致资产价格短期内大幅度下跌,金融市场风险由此产生并迅速传染到其他种类的金融风险。

一九九七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一九九〇年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灭事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国际热钱的快速流入,推高房地产和股市并在泡沫破灭时加速流出酿成了亚洲金融危机和日本金融危机。金融监管制度的完善性也是决定区域性金融风险发生概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当金融监管制度不完善时,意味着金融机构有监管套利的空间,通过监管套利金融机构跨越金融监管机构制定的监管措施去大量从事金融监管结构认为有风险的业务,随着业务量的扩大,风险也在不断积累,当最终风险集中爆发时会传递到整个区域或者国家的金融体系并带来金融风险的发生。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存在资金多层嵌套并违规流向房地产行业的现象,本质上是金融机构通过多层嵌套的方式来规避央行和银保监会对房地产行业借贷的有关规定,然而通过多层嵌套后资金持续不断的流向房地产行业,导致房地产行业的泡沫持续膨胀并有可能演变为区域金融风险或跨区域的宏观风险,这也是近年来我国两行一会通过资管新股严厉打压金融乱象的主要原因。

(2) 区域性金融风险诱发的中观因素

地方政府对金融结构业务的干预是区域性金融风险诱发的中观因素。地方政府由于经济考核的压力,通常倾向于过度投资并对本地企业进行过度保护,因而地方政府通过对金融机构的持续干预,一方面获取大量的资金用于本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另外一方面地方政府通过行政干预的手段避免本地企业倒闭进而避免对本地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结果是金融机构大量的资金流向了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和资产质量较低的当地企业,导致金融机构所持有的资产质量较低并有较高的信用违约风险:

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处于持续的基础实施建设投资需求及保证本地重要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就业问题,为金融机构的相关业务提供了隐性担保,虽然该担保并不具备法律上的偿债义务,但对金融机构来讲却构成了实质上的无风险业务,金融机构因而会更加激进的进行项目投资而忽视项目本身的风险和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随着债务规模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进入了“债务-通缩”环节,大量的债务和金融机构所持有的低质量资产极易带来区域性金融风险。

(3) 区域性金融风险诱发的微观因素

区域金融风险形成的微观因素主要包括区域金融产业的内控机制、金融市场健全性、金融产业资产质量以及金融产业人力资源条件等。区域金融行业内控机制是指金融机构的内部风险控制措施,金融机构作为实体经济融资和投资的桥梁,通过融资端和投资端的整合来获取利润。

然而投资项目存在一定的风险,金融机构需要搭建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来对相关的投资项目进行尽职调查、风险评估以及持续的风险管理,如果金融机构内部的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就容易导致投资项目出现亏损并导致金融机构无力偿还其融资端的负债,进而引发金融机构的违约,而金融机构的违约也会传染到其他金融机构或实体经济部门进而带来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区域金融市场的健全性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发生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区地金融市场较为健全时,实体经济各部门能够有效的利用金融市场的各种融资工具来满足自身短、中、长期现金流的需求,降低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经营风险的发生:

另一方面,健全的金融市场也意味着规范的金融监管体系,有利于避免金融体系内的欺诈等行为,促使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向金融机构避免金融机构因欺诈或担心欺诈而出现挤兑带来流动性风险。另外,区域性金融风险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不确定性

金融风险的首要特征就是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指企业未来盈利或亏损的不确定性,在现实经济社会中人们普遍更关注亏损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体现在发生的概率、时间、影响程度的不确定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不确定性特征导致对区域性金融风险爆发的时间点、领域和影响程度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地方政府只能通过以往国内外金融风险的的经验教训在特定的领域制定预防措施来予以应对。

(2) 相关性

由于金融机构的业务都涉及到货币,而货币是将微观经济中企业、居民、政府和金融机构四部门联系在一起载体,因此在某个经济部门发生的金融风险也会通过货币的形式传递到其他经济部门,并对其他经济部门产生影响;除此之外,金融机构作为提供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中间结构,与其他经济部门联系较为紧密,也作为另外三个经济部门连接的枢纽,进而也导致不同经济部门之间的相关性较高。

区域性金融风险的相关性特征与不确定性紧密联系在一起,区域性金融风险的相关性导致风险极易从一个部门传递到另外一个部门,或者从一个领城传递到另一个领域,导致监管者无法对区域性金融风险的传导路径有前瞻性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区域性金融风险的爆发和传递。

(3) 高杠杆

区域性金融风险通常伴随着高杠杆,不管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还是横向的区域金融风险,都是由于某经济部门或四个经济部门的杠杆率水平较高,进而导致这些经济部门偿债压力较高而对当地经济产生下行压力并演变为区域性金融风险。高杠杆性也具有传染性,当单个机构因为过高杠杆而导致资金链断裂形成违约事件时,会导致市场对其他高杠杆单位的信心丧失,进而导致该单位无法从金融市场持续融资而发生资金链断裂的现象。

(4) 传染性

区域性金融风险的传染性是指金融风险并非静态的,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容易从一个部门迅速传递到另一个部门,从一个国家或地区传递到另外一个国家或地区,或从一种金融风险传递到另外一种风险。例如,二〇〇八年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从最开始在美国的信用风险演变为美国金融市场的市场风险并快速传染到全球金融市场的市场风险。因此在进行金融风险的管理时,需要尤其注意快速措旅防止金融风险在不同地区、不同种类中传染引发更大的跨区域的宏观风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