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检查的作用

尿液检查属于体液检查的一种,来源简单,操作方便,检查费用低,而且能提供很有价值的诊断证据,在体检和一般检查中经常遇到。


(资料图片)

最常见的是尿常规及尿沉渣检查。举几个例子:当身体不适,比如下肢浮肿、眼皮浮肿,首先要做个尿常规,查一下尿里有没有蛋白,看看有没有低蛋白血症,这里主要指白蛋白。除了这些典型的表现外,还有一些人一劳累就尿血,休息后就缓解,其实有一些是免疫型肾病,如IGA型肾病,这里需要一些特殊的生化免疫检测来确诊。

有一些患者在眼科看病,经常会被要求做尿常规检查,原因是一些眼底改变是因为糖尿病所致,而一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还有一些年轻人,很多都是检查尿常规发现尿糖很高,最后确诊为患有糖尿病的。

下腹痛患者需要排除结石或阑尾炎,妇科患者要排除宫外孕,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做个尿常规或早孕检测,非常高效、简便。

急诊的昏迷患者,有些是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糖和酮体能最快指引诊断方向。

还有一些患者,因在尿中发现大量相似的肿瘤细胞,继而确诊肿瘤的。

尿液检查注意事项

很多患者不明白,为什么医生有的时候要求必须留晨尿,有的时候没有特殊要求呢?其实,晨尿经过一整夜的肾脏过滤浓缩,基本上能反映出患者的实际状态,晨尿更适用于尿的常规检测及生化检测项目。而随时留取的随机尿,仅反映出两次留尿区间中的尿液蛋白质、尿糖等变化,反映得不全面、不完善,但是对结石、宫外孕等的诊断不会有太大影响,且对特定的尿糖、尿蛋白及尿沉渣结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随机尿是不能按时留尿检查的次选方案。

决定检验准确性的因素很多,标本留取是保证检验结果有没有价值的前提。有些人不注意个人卫生,没有留取中段尿,还有些老年人用废弃的药瓶随机留取等,造成了检验结果的不确定。一般检查要求留取2小时内的新鲜中段尿,超过2小时的标本不确定因素会增加,影响结果准确性。当然,还有一些特殊患者,有的是从家里带来的尿液标本,原则上对容器的要求是干净、密封,在有效时间内送到实验室。有一些插尿管导尿的患者,尤其要注意及时排尿,避免用陈尿。另外,夏天温度高,容易滋生细菌,如果发现尿液浑浊,要注意分辨具体情况。

读懂尿常规结果

一般隐血阳性,镜检没有红细胞,可能是红细胞破坏或红细胞数量比较低。

白细胞干化学阳性,一般镜检里会有白细胞,白细胞干化学阴性,一般镜检里可以有或者没有白细胞,因为干化学中白细胞检测的嗜中性粒细胞的酯酶活性,其他类型的白细胞不能导致阳性结果。

饥饿时间过长的人会出现酮体,这个时候可以简单问一下患者具体情况。

胆红素的情况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判断,禁食、喝水少、高热、饮用各种带颜色的饮料,都对结果有着微妙的影响,所以,一旦检测结果异常,建议再次检测,以排除一些意外干扰。对于明显异常尿样,如酱油色、乳糜样尿等,一定要引起重视,必要时做好沟通工作,避免耽误病情。

尿沉渣镜检中有价值的是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及各种结晶,甚至肿瘤细胞。

红细胞在高渗尿里可皱缩成草莓样,低渗尿里可出现面包圈样或影红细胞,尤其红细胞膜出现棘状突起或出现芽样改变,可以作为肾性血尿的标志性表现。

尿液里一般没有白细胞,出现白细胞一般提示有泌尿系感染,尤其发生结石时,因为结石一般比较硬,很多结石有棱有角,运行时会划破周围组织血管,造成继发感染,感染严重时,会见到大量脓球或脓球成堆。

妇女因为特殊的生理结构,尿里容易混有少数的鳞状上皮细胞,一般不认为有临床价值。

管型是反映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剧烈运动后或在晨尿中可以见到透明管型,一般意义不大。管型在体内生成需要一定的条件,管型的各种形态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从开始的透明管型,到细胞管型、颗粒管型,直至蜡样管型,是从轻变重的过程,要客观对待,客观分析,一旦有急剧变化要加以注意,尤其是蜡样管型,是肾脏衰竭的标志。

近年来,还有一些情况经常会遇到。经常补钙的人尿里会出现草酸钙结晶;长期饮食不节制的人出现尿酸结晶;长期用药的人莫名出现各种药物结晶,如阿莫西林结晶等,药物晶体本身就是尖型,在代谢过程中会因为运动引起血管的损伤,出现血尿。

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药物使用必须遵医嘱,规范用药、慎用药物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前提。“是药三分毒”,现在很多药物说明书里标注的不良反应和表现过于简单,其真实的损伤性表现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检验科,尿液检查通常有常规检查和特殊化学检查。每一项检查都有特殊的价值,当然,各种检测手段也有本身技术手段的局限性,不能完全盲从于单纯的检查结果,要知道,人的生理状态处于不断改变的过程中,随时会有相应的变化,不能拘泥于一次的结果,要明确哪些指标是有参考价值的,哪些指标是有决定意义的,要反复确认后才能做最后决定。总而言之,尿液检测只是粗浅的筛查结果,但是对临床判断方向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文/张伟(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检验科)

推荐内容